社團法人台北市牙醫師公會

第22屆理事長的話

台北市牙醫師公會理事長 周彥儒 醫師

    學歷

  • 台北醫學大學口腔醫學院博士

    經歷

  • 中華民國牙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第14屆首席副秘書長
  • 臺北醫學大學牙醫學系校友總會第20屆總會長
  • 2013大台北國際牙展暨學術年會總幹事

突破台北市獨有的「醫療偏鄉」困境
響應政府「無障礙醫療」政策,同創醫病共好


響應政府「無障礙醫療」政策,同創醫病共好

台北市牙醫師公會是成熟的公會,有足夠條件完善會員的需求,同時滿足台北市民的牙科就醫品質,而整合醫病雙方所需,達到共好的目標,是彥儒身為公會大家長的職責。

從民眾的牙科醫療需求面來看,全方位的「就醫無障礙」,是我們現階段努力的重點。「就醫無障礙」可分為兩個面向,一是完善醫療院所的無障礙設施,方便行動困難的病患在進出院所及接受診療照顧時,能夠確保安全並通行無阻;一是普及特殊醫療需求者的到宅服務需要,使牙科的醫療照顧延伸到病患的家門內。

北市牙醫素有醫療團編制,定期進駐教養院、特教學校或老人安養中心等機構,提供口腔衛生指導及醫療服務。然而在這些機構之外,尚有病患礙於種種不得已的原因,長期蝸居在家無法出門就醫,深受口腔衛生不良之苦,淪為「就醫弱勢」。台北市發展牙醫到宅服務,比其他縣市具有更大優勢,我們有三千六百多位醫師會員,執業人數與服務民眾人口比,落在最理想的人力管控區間,也就是每一位牙醫師平均照顧七百位民眾,我們不必大老遠下鄉,只需就近從事社區到宅醫療,一名醫師服務二到三位特殊醫療需求者,即可滿足台北市民對於到宅醫療的需要。儘管如此,根據政府主管機關調查統計,目前全台灣需要牙醫到宅支援者,半數位於首善之都的台北市,說明我們還有很大的發揮空間。

台灣「全民健康保險牙醫門診總額特殊醫療服務計畫」推行多年,偏鄉地區的牙醫到宅服務受到相當重視,反觀醫療資源豐沛的台北市,我們雖沒有一般普遍認知的「偏鄉」,但是那些去不了醫療院所、只能在家望醫興嘆的病患,就等同台北市的「偏鄉」。以常見的老舊公寓為例,早期建築沒有電梯,無法行動的特殊需求者,礙於家人照護能力不足,無法送患者出門就醫,而台北市地狹人稠的停車困難等問題,又阻礙了醫師到宅醫療的普及率。

突破台北市獨有的「醫療偏鄉」困境

必須強調的是,牙醫到宅服務並非慈善事業,也不是值得大書特書的義舉,而是醫療文明的必然發展。全球先進國家都提倡在宅養護與終老,我們只是順應潮流,提供人性化的高品質醫療照顧,這也是身為牙醫師的職責。我個人堅持的底線是,牙醫到宅服務不能成為執業的負擔,所以我週間在自家診所看診,只在週末出診,而且當天僅服務一位病患,這樣做起來沒有心理壓力和體力負擔,心情自然輕鬆愉快。我服務的一部分對象,是跟隨自己幾十年的熟識病人,到宅服務收穫的是長年醫病信賴關係和情誼,能夠為病患和家屬解決醫療難題,自己也額外賺得成就感。我相信每一位會員同道都有自己的醫病故事,還未曾體驗到宅服務的會員們,歡迎同來書寫個人醫療史上的另一頁篇章。

不容諱言,現階段到宅醫療仍有其實務上的障礙,如何簡化繁瑣的法定申辦流程、解決交通與停車困難、輕簡到宅醫療的裝備負荷、增援陪同的專業救護人力等,都是我們必須與各單位主管機關積極協調的當務之急,以便會員同道從事到宅醫療服務也能夠游刃有餘「無障礙」。

彥儒服務於台北市牙醫師公會,往來於診間和公會數十寒暑,走在這條再熟悉不過的路上,細數著同樣為公共事務奔波於途的幹部同仁,大夥兒打破校際藩籬,不計個人利害勇於任事,有著共同奮鬥的革命情感、一起走過的惺惺相惜。看著公會的隊伍日益壯大,年年雀躍期待新血加入,老幹新枝生生不息,對內團結,對外奮進,一路相挺實屬難能可貴。公會今後仍需要大家持續疼惜與愛護,籲請醫師會員們充分利用公會資源,無論是反映需求,鞭策公會服務更臻完善,或是自己跳下來參與公共事務,與我們並肩學習,一同成長,還是踴躍出席公會的各項活動,豐富生活面向,各位的參與就是對公會最大的肯定,彥儒先在此深致謝忱。